學英文最常見的瓶頸,就是「翻譯腦」。很多人開口說英文時,腦中先用中文把句子想好,接著再逐字翻成英文。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不自然、生硬,甚至結構錯亂。
為什麼會有翻譯腦?怎麼才能改掉?關鍵在於「建立英文思維」和「內化句型」。本篇就帶你從觀念到方法,完整解析如何擺脫翻譯腦,打造真正流暢的英文表達力。
翻譯腦就是「先想中文、再翻成英文」的習慣。這聽起來理所當然,卻是母語影響造成的盲點。中文和英文的句型、語序、邏輯本質上不同,硬翻往往會出現錯誤。
例如:
中文:我昨天在咖啡店遇到朋友。
很多人會直接翻:I yesterday at the coffee shop met my friend.
正確自然的英文是:I met my friend at the coffee shop yesterday.
造成翻譯腦的原因有:
結果是:腦中沒有英文結構,臨時想講話時只能「中文先想,再硬翻」,導致表達卡住。
真正流暢的英文表達,並不是把中文逐字對應翻譯,而是「直接用英文想」。母語者也不是背文法規則再組句,而是憑「語感」快速說出正確的結構。
所以第一步是放下「翻譯思維」。不要問「這句中文要怎麼翻成英文?」而是問:「在這種情境下,母語者會怎麼說?」
例如:
中文:我覺得可以試試看。
不是直翻成:I feel can try.
而是母語者會說:I think we could try that. 或 We might want to try that.
這種自然表達需要大量「正確輸入」和「有意識的句型練習」。
要改掉翻譯腦,關鍵在「句型輸入」。
很多人學英文只背單字,但不知道怎麼用。單字就像積木,句型是藍圖。沒有句型,就無法蓋出完整的句子。
建議的句型輸入練習方法:
透過大量正確句型輸入,你才能在腦中建立英文結構感,不需要先用中文組句。
只有輸入還不夠,真正擺脫翻譯腦要靠「輸出」。
很多人以為自己「學會了」,但一開口就結巴,因為缺乏使用經驗。
階段1:模仿
大聲朗讀、跟讀影片對白。模仿語調和句型,用口腔和耳朵記憶英文。
階段2:替換練習
用已學的句型造新句。
Can I get a cup of coffee?
→ Can I get a sandwich?
階段3:情境對話
找語伴、上課練習真實對話,把學到的句型用在實際交流中。
輸出是把被動知識變成主動技能的關鍵。越多練習,你的大腦就越習慣「英文 → 英文」的思考路徑。
擺脫翻譯腦不是一蹴可幾,需要在生活中刻意練習。
以下是簡單實用的日常練習方式:
這些看似小步驟,長期累積就能轉換成真正的英文思維。
很多人以為「我就是翻譯腦,沒救了」。其實翻譯腦不是天生的,而是長期習慣造成的。只要願意改變學習方式,任何人都能慢慢建立真正的英文思維。
關鍵在於:
從今天開始,別再只是想著「中文怎麼翻譯」,而是問「英文該怎麼自然表達」。
很多人知道要多輸入、多模仿句型,但往往一開始不知道怎麼挑教材、怎麼練才對,或是缺少持續的動力。其實,你也不必自己單打獨鬥。
TutorABC 提供的課程特別強調「實用句型輸入」和「真實對話輸出」,設計就是為了幫助學習者擺脫逐字翻譯的習慣。你可以在專業外師帶領下,一步步用最自然的方式練習英文表達,從模仿到活用,真正把書本上的文法和句子變成自己能說出口的語言。
不管你的英文程度是初學還是進階,都能找到適合的課程安排與互動機會,隨時在日常生活、工作或出國旅遊時,用上真正自然的英文。
如果你也想告別翻譯腦、培養英文思維,推薦你先從一堂【TutorABC 免費體驗課程】開始。親自體驗一次,就會發現開口說英文,其實可以比你想像的輕鬆自然得多。
姓名
國碼
手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