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英文學習】為什麼你沒有語感?打造母語者思維的3大步驟

很多人學英文多年卻總是開不了口,或聽得懂單字卻抓不到對話意思,常說「我沒有英文語感」。但所謂「語感」並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培養的技能。事實上,母語者思維(thinking in English)才是真正的關鍵。

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:為什麼你沒有語感,以及如何用 3 大步驟打造出屬於你的英文語感,真正用英文思維來表達。


一、什麼是英文語感?為什麼你沒有它?

所謂「英文語感」不是玄學,而是你對英文用法和結構的「直覺反應能力」。母語者不需要先翻譯再講,因為他們已經在腦中建立了語言的概念網絡。

你沒有語感的常見原因是:

  • 習慣逐字翻譯中文
  • 只背文法規則卻沒有活用
  • 缺少大量正確英文輸入
  • 幾乎沒有輸出練習

台灣學生普遍受「考試型英文」影響,會背單字、寫文法題目,卻在真實對話中卡關。因為腦袋裡是「中文思維 → 翻譯 → 英文」,而不是「英文思維 → 英文表達」。


二、什麼是母語者思維?

母語者思維,就是「用英文想」,不是把中文逐字翻譯成英文。

例如:
中文思維:我想要吃拉麵 → 我 want to eat ramen(生硬)
英文思維:I feel like having ramen.(自然)

母語者會根據情境,選擇最自然、最符合對話的說法。這種「語感」需要輸入真實語料,也需要刻意練習輸出來養成。


三、打造英文語感的 3 大步驟

步驟 1:大量正確輸入,打造「英文腦」

語感的基礎來自正確輸入。母語者是靠從小「聽」「看」真實語料累積而來。

建議方法:

  • 閱讀英文新聞、小說、部落格
  • 聽英文 Podcast、看原聲影集
  • 觀察用法、記下真實句子

重點是「挑對材料」:避免不自然或錯誤的中式英文。

小技巧:選你有興趣的主題,才能長期投入。


步驟 2:轉換思維模式,拆掉翻譯腦

有了輸入後,還要學會「用英文想」。別在腦中先組中文句子再翻譯成英文。

方法一:句型內化

  • I think + 子句 → I think it’s great.
  • How about + V-ing → How about going out?

方法二:情境模擬

  • 點餐時想像自己說:I’d like a coffee, please.
  • 約朋友:Are you free this weekend?

方法三:英文筆記

  • 用英文簡單寫日記,不求完美,重點是用英文思考。

持續練習,能在腦中建立「英文 → 英文」的路徑,真正培養英文思維。


步驟 3:主動輸出,強化反射能力

最大問題是:很多人「只輸入,不輸出」。光看影片、背單字,還是不會講。輸出才能把知識變成技能。

建議練習:

  • 口說:找語言交換、上線上課、跟AI聊天
  • 寫作:每天寫英文日記
  • 模仿跟讀:看影片時跟著說,練發音與語調

小技巧:錄音回放,自我檢視用詞與流暢度。


四、語感是練出來的,不是天生的

很多人以為「我沒語感」是沒天分,其實只是方法錯了。
真正的英文語感需要:

  • 大量正確輸入
  • 轉換思維模式
  • 持續主動輸出

只要願意練習,你也能像母語者一樣「直接用英文想」,不再卡在翻譯腦。


五、想要系統化打造英文語感?

如果你想更有效率地建立「母語者思維」,除了自學輸入輸出,還可以透過專業課程來加速。TutorABC 的特色在於:

  • 真人外師一對一 / 小班互動
    在安全、友善的環境裡勇敢開口,真正「輸出」英文。
  • 量身訂製課程內容
    根據你的程度和目標,安排最適合的主題與句型。
  • 沉浸式教學設計
    全英語情境練習,快速轉換英文思維,擺脫翻譯腦。
  • 彈性上課時間
    24 小時隨時預約,養成穩定輸入、輸出習慣。

如果你也想擺脫「看得懂卻說不出口」、「講英文還要先翻譯」的痛點,不妨試試看【TutorABC 免費體驗課程】。讓專業外師一步步帶你建立英文腦,真正養成「英文語感」。

分享這篇文章:
立即領取 免費1對1外師體驗課

姓名

Email

國碼

手機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andapply.
閱讀並同意接受會員服務使用條款隱私暨個資保護聲明
追蹤TutorAB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