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學英文多年卻總是開不了口,或聽得懂單字卻抓不到對話意思,常說「我沒有英文語感」。但所謂「語感」並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培養的技能。事實上,母語者思維(thinking in English)才是真正的關鍵。
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:為什麼你沒有語感,以及如何用 3 大步驟打造出屬於你的英文語感,真正用英文思維來表達。
所謂「英文語感」不是玄學,而是你對英文用法和結構的「直覺反應能力」。母語者不需要先翻譯再講,因為他們已經在腦中建立了語言的概念網絡。
你沒有語感的常見原因是:
台灣學生普遍受「考試型英文」影響,會背單字、寫文法題目,卻在真實對話中卡關。因為腦袋裡是「中文思維 → 翻譯 → 英文」,而不是「英文思維 → 英文表達」。
母語者思維,就是「用英文想」,不是把中文逐字翻譯成英文。
例如:
中文思維:我想要吃拉麵 → 我 want to eat ramen(生硬)
英文思維:I feel like having ramen.(自然)
母語者會根據情境,選擇最自然、最符合對話的說法。這種「語感」需要輸入真實語料,也需要刻意練習輸出來養成。
語感的基礎來自正確輸入。母語者是靠從小「聽」「看」真實語料累積而來。
建議方法:
重點是「挑對材料」:避免不自然或錯誤的中式英文。
小技巧:選你有興趣的主題,才能長期投入。
有了輸入後,還要學會「用英文想」。別在腦中先組中文句子再翻譯成英文。
方法一:句型內化
方法二:情境模擬
方法三:英文筆記
持續練習,能在腦中建立「英文 → 英文」的路徑,真正培養英文思維。
最大問題是:很多人「只輸入,不輸出」。光看影片、背單字,還是不會講。輸出才能把知識變成技能。
建議練習:
小技巧:錄音回放,自我檢視用詞與流暢度。
很多人以為「我沒語感」是沒天分,其實只是方法錯了。
真正的英文語感需要:
只要願意練習,你也能像母語者一樣「直接用英文想」,不再卡在翻譯腦。
如果你想更有效率地建立「母語者思維」,除了自學輸入輸出,還可以透過專業課程來加速。TutorABC 的特色在於:
如果你也想擺脫「看得懂卻說不出口」、「講英文還要先翻譯」的痛點,不妨試試看【TutorABC 免費體驗課程】。讓專業外師一步步帶你建立英文腦,真正養成「英文語感」。
姓名
國碼
手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