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劉軒專訪二》:加強英文、擴展技能?上班族職能精進該選哪一個

外型看不出實際年齡的劉軒,出現在不同場合時,總是活力滿點、自信自在,彷彿永遠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要怎麼走。相較之下,三、四十歲的上班族,常常既忙碌又茫然,連安排職場上的進修,也顯得左右為難。既擁有哈佛大學出身的心理學專業,又身兼暢銷作家、節目主持人、音樂工作者、演說家等多重斜槓身分,劉軒在各領域的表現都十分出色而游刃有餘,他有什麼獨特的成長心法能與大家分享呢?

為家庭付出vs.追求自我實現,三十歲後的你,是哪種人? 

「常聽人說,有了小孩之後,就沒了自己」關於30歲後的自我實踐,劉軒劈頭就聊起這個話題。

30-45歲正是職場衝刺的年紀,也是大部分人建立家庭的階段。但不少人直到邁入三十歲關卡才發現,一邊是工作壓力喘不過氣,一邊是家庭瑣事的勞心耗神,兩者兼顧不容易。在劉軒身上,卻能看到一種從容。

劉軒婚結得晚、孩子也生得晚,38歲前的他,更多心力放在追尋自身成就上。「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,最頂端就是自我實踐的需求,有了小孩之後,花費的時間會跟追求自我實踐產生衝突,就必須有所取捨。」他並不否認,自從一雙可愛的兒女走入生命,改變了他人生的優先順序,同時也讓他看到不一樣的世界。劉軒跟一般人一樣,都經歷了這個巨大的身分、心境雙重轉換過程。

但是,升格人夫、人父後的他,前進腳步卻從未放慢。在豐富的著作主題中可以看見他的改變,以前講自由、講工作玩樂並行,現在他談生活、談孩子的未來,從關注個人實現到給青少年的忠告,家庭生活也成了他成長的能量來源,他從中汲取養分,再回注到家庭中。

每個成員都是家庭的基本單位,個人與家庭並不互斥,如果為了家人而犧牲自我,被掏空的地基總有一天會出問題。「對家庭的付出與追求自我實現,真的不必二選一」他肯定地說。

整理心態,活得更自在

然而,不管是要在家庭跟個人成長間選擇,或是上班族考量實際的進修需求,掙扎於專業技能跟英文到底該先學哪一種,劉軒不諱言,讓人落入選擇窘境的最大原因,就是時間有限。

聽過太多人計畫著「等我有時間,我就要學……」,但等到真正有時間時,卻因為工作壓力、家庭孩子等雜事早已榨乾了心力,一得空就累得只想「休息」。導致很多人漸漸停止了學習,或是淪為口頭上說說的「假想派」,提不起勁來採取行動。

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(Stephen Covey)在經典著作《與成功有約》中提到,牢記「要事第一」(first things first)的原則,是幫助我們拿回時間掌控權的關鍵。劉軒建議,只要調整心態、改變順序,用「我要……,所以這段時間沒空」的角度來重新檢視行程,真正重要的事,就不再「沒時間」。

其實,每人每天都很公平地擁有24小時,差別在於你要拿這些時間來做什麼。想加強專業技能,所以沒時間應酬;要提昇英文能力,所以沒空喝下午茶;打算陪家人出遊,所以把影集放一邊。「以前我很常對自己說沒時間,但現在我是對『外人』說我沒時間,因為我想把時間留給自己,做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。」

對職場人而言,既然體認到自我成長的重要性、只有持續進步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那麼就把學習看作是「要事」,取得使用時間的「優先權力」。把時間投入在你重視的「選擇」上,理想生活的輪廓,就會越來越清晰。

善用安排,學得不倦怠

不過,時間就是那麼多,如果碰到「專業技能及英文都想加強」這種兩者都重要的情況時,想要妥善分配確實不簡單。面對時間管理的千古難題,劉軒想了想說「時間無法管理,能管理的只有我們的行為」。

忙碌的上班族就算仍保有上進心,在為數不多的私人時間內,選了A就只能放棄B,機會成本讓他們無不絞盡腦汁想辦法「善用時間來學習」。常見的思考方式大多仍是將時間切割成一塊一塊,用力把握零碎的5分鐘、10分鐘背單字、看文章。

劉軒指出,拜網路發達之賜,有些專業的語言學習平台,師資具備不同領域的背景,也有不少由國外知名大學教授、業界專家開設以英語授課的線上課程,都能節省許多舟車勞頓時間,還讓我們在學英語的同時,一併增進專業技能,等於同一段時間發揮加乘效益。

更重要的是,記得時時提醒自己,「你可以沒有時間專心學習,但你不能停止好奇。當你停止好奇時,就會停止學習的動力,對世界有好奇,你才會不斷的吸收與思考。」永保孩子般的好奇心,就是劉軒學習不倦怠、不被忙碌生活「熄火」的祕密推進力。

現代社會的運作呈現時間碎片化的趨勢,「撿拾」零散的時間來學習,只能算是不浪費時間,靈活運用科技與工具的輔助,不再把自己鎖死在「安排時間」的死胡同中,改為「安排學習方式」,才能讓學習成效翻倍。

魚與熊掌可以兼得,但你得先敢要

不像從前崇尚專才,選定一個專業後就栽進去一輩子,「微職人」的新型態工作模式更符合現在的世界,不要求在各方面都成為專家,而是利用零碎時間、全方位逐步精進。時間碎片化、但學習成效能化零為整的重要關鍵,「在於你有沒有帶著『想要學習』的意念,這與你是否只是拿來消遣有很大的差別」劉軒提醒。

他近來創辦了「軒言文創」,推廣熱愛的積極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,鼓勵人們用勇敢樂觀的正向態度生活。其中一個他希望打破的迷思,就是人們總想「安排人生」的習慣。世界變化越來越快,「面對混亂」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,想要隨時保持彈性應變的能力,就不能停止學習。

與其一直做著趕不上變化的「安排」,劉軒更鼓勵人們開始「設計」生活。這個概念呼應柯維推廣的「以終為始」生活哲學(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),先畫出自己未來理想生活的藍圖,而後回推到現在,看看該如何「設計」,「讓自己過的生活,越來越趨近於你想要的樣子」。

希望提昇職場競爭力的你,還在猶豫著該把時間拿來加強英文、還是擴展技能嗎?劉軒笑說「別被假議題給唬住了,為什麼非得二選一?」魚與熊掌擺在眼前,你該做的,不是說服自己放棄其中一樣,而是開始以目標導向來思考解決方案,當自己的「人生設計師」,慢慢就會看到,通往羅馬的道路,遠比你想的還多條。


Share:
Follow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