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call電話會議「腰斬」英語能力,只有兩個原因

『後天2點跟澳洲客戶concall,請先準備好資料!』

主管一通電話,你馬上胃痛了起來。

『為何英語明明不差,concall(電話會議)時卻經常雞同鴨講?』

這是許多職場人的困擾。拿著英檢、多益的成績進了公司,實際上場應用時卻狀況連連。不是「因為不確定而總需要反覆確認對方的話」,就是「能不發言就不發言」,隱身在主管或同事背後,不求有功,只求安全下莊。

原來,Concall讓你英文功力腰斬,全因為以下2大障礙。

障礙1:不是不會說,而是聽不清

為什麼讀書時學到的英文,在進入職場後總像沒換機油的車子,講起來「卡卡的」?許多人以為是久未使用生疏了。其實是在資訊接收端就出現了問題。

做為世界通用語言,各地英語的口音差異極大,公認難懂的印度口音、愛爾蘭口音或是澳洲口音,都帶有當地強烈的腔調特色,連許多人熱愛的優雅英式口音,都與較普遍的美式口音有著很大的不同。

口音聽不懂,會在資訊的傳遞上產生障礙,加上聲音透過話機或是網路的壓縮後,可能會變得更為模糊不清,時常需要反覆地確認語詞、甚至透過輸入文字或比對文件,才能確保沒有誤會產生。

因此若能在電話會議前,提前了解與會者的背景,預先熟悉其口音,就能在會議中更順利理解對談者的立場,易於減少誤解、提昇溝通效果。

障礙2:缺少表情及肢體語言,話只懂一半

溝通是口語及表情肢體的綜合行為,當口語內容提供了部分訊息後,可以透過表情及肢體語言等「非語言溝通」資訊,來補足語言內容上的不足。

面對面時,除了交談內容,大腦還會下意識收集資訊、判斷對方的表情、肢體動作所傳遞出來的態度訊息,若跟語言內容不一致,則大腦會傾向於認同表情、肢體等等「非語言溝通」的訊息,而忽略語言內容的訊息,這便是常被提及甚至誤解的「55-38-7溝通黃金法則」。意指當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衝突時,溝通中的重要資訊55%來自身體語言、38%來自語調、7%來自說話的內容。

從小到大,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已經累積了足夠的「中文語言資料庫」,讓我們即使只經由對話,便能大致準確判斷對方的意思。因此只要能夠多使用、多提高「英語語言資料庫」中的對話資料數量,那麼即使在看不到對方表情與肢體動作的情況下,也能參考對方的音調與說話口氣,迅速掌握正確資訊,提高使用英語溝通的正確性。

解決方法:會聽會說,實戰經驗才是王道

在工作上,沒有時間等待我們「慢慢提升英語能力」,也不可能請外國同事、客戶,天天陪我們在電話中模擬交談!

TutorABC數據統計,多數職場使用者會在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學習英文,利用生活的空檔來累積英文能量,透過DCGS動態課程生成系統,針對「興趣、需求、程度」集中火力改善弱點,透過可以隨處連線上課的「線上學習」模式,免去下班後的舟車勞頓,短時間內收穫成效。不再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、「英語到溝通時腦袋空白」。

TutorABC來自世界各地的師資,有不同的口音及文化背景,能模擬職場上交談對象的多變性,針對明確主題安排的課程與練習,聚焦在解決現實職場中會碰到的具體狀況,有效對症下藥。

上班族的時間寶貴,不應該做無謂的浪費。哪裡跌倒,就從哪裡爬起來。找對方法快速提昇英語力,才能創造最佳「職行力」!

想長期培養英語力,可以這樣做
TutorABC的DCGS(Dynamic Course Generation System)動態課程生成系統,可以針對使用者的興趣、程度、專長、背景等不同因素,透過AI大數據運算,設計出最貼合需求的個人專屬課程。且課程內容會隨著能力成長、及工作要求不斷變化,如同電影中鋼鐵人的科技戰鬥服一樣,隨時配合當下狀況做出調整,如此一來在不同應用場合都能自信開口、溝通無礙。時間跟金錢一樣寶貴,更需要花在刀口上。





分享這篇文章:
追蹤TutorAB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