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超明(致理科大講座講授、雙語教育研究與訓練中心執行長)
從去年疫情日趨嚴重,很多學校及教育單位開啟線上學習,喊出“停課不停學”,線上教育開始透過同步與非同步方式展開,不管是教育單位(如Cool English或酷課雲)或民間學習網(如學習吧、均一教育平台)等,都湧入大量點閱及流量,Online學習熱度增強。然而點擊及流量並不表示學習成效,很多學校所謂線上學習出現了不少怪現象:如學生消失在雲端中,老師也丟些影片或要求學生上現成網站,自己也消失了!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英語線上學習的有效性。
根據台灣趨勢研究發表有關「第三級警戒下學習」報告,親子天下在2021年6月份報導:65.5%家長認為孩子線上學習成效不佳,也只有12.6%高中以上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成效好,甚至只有5.4% 家長認為線上學習比實體上課程要好。為何線上學習的裡養與現實有這麼大落差?
紐約時報在2021年8月21日一篇報導,指出線上學習對於弱勢學生的\學習成效比同期表現低了14%-17%,更有研究指出線上學習的學習成效大約只有實體上課的 4成左右,其原因在於學生容易分心、缺乏動機及家庭背景落差、學校缺乏效教學模式。
而積極主張線上學習,認為線上學習將改變未來教育模式的學者及專家,卻指出線上學習優於實體學習:主要在於學習資源多元、學生可以有效複習與練習、不受時空限制、師生互動頻繁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、思考等。到底線上學習的現況如何?
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有效?線上學習有什麼限制性或積極性?
個人以自身線上教學經驗及最近接近50場的線上工作坊與大家分享線上學習的兩個不同面貌。在上學期某大學的線上課程,以同步方式對30幾位同學上課,由於軟體協助,點名非成容易,學生上線高於實體上課,上課資料及投影片都能即時出現在學生螢幕上,隨時點叫個人回答問題,師生互動頻繁,看起來滿理想?可是,一個月下來,總有1/3學生有不同理由,無法參與課程討論或互動:網路不穩、鏡頭壞了、麥克風無法運作,任由我叫人總是無法回應。回到前面說的英文工作坊(針對全省英文老師,本國籍及外國籍皆有),經常也出現 “Is anybody there? Are you there?” 的對話,在鏡頭這一端如何喚醒另一頭的學生或學員,成為我最大挑戰,同時,我也無法完全掌控所有課程活動(我很強調做中學的理念,希望學生自己發掘問題)。
這似乎意味著英語學習在線上學習成效不如實體?線上學習只是一種迷思?然而,今年暑假在誠致基金會的贊助下,公辦民營的四所國中(新北坪林、花蓮三民、新竹峨眉及雲林樟湖),針對學習弱勢或學習成效低的學生,進行暑期夏令營。由於疫情關係,我們採取線上學習模式,四周下來,不但發現學生學習態度改變(每天提早上線,期待上英文課!),且進步令人驚訝(接近七成學生達到七年級學生英語能力,這些學生原本還在與字母與自然發音掙扎!)。
以上兩個矛盾現象,令人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線上學習會成功?什麼樣的方式讓學習打折扣?國中的暑期英語營,我引進企業界的數位教練概念(E-coaching),也就是一對一,由大學生帶領國中生學習,先找出每個國中生的學習弱點,再訂出學習目標,以引導方式,教導國中生自然發音、主動去念不熟悉的單字、句子及短文,並給予閱讀技巧的多重練習(如大聲朗讀、猜字、斷句、簡單問句及回答等),建立這些小朋友的信心與給予主動學習的工具。當然最重要的是:密集(每天上線三次、每次30分鐘、一週五天)、一對一(一個大學生輔導一個國中生)及群體表現(每週五下午所有大小學伴一起舉辦英文網紅秀)。這些策略運用,加速學生成就感與學習信心,造就這次暑期班的成功經驗。
英語線上學習如果採用非同步方式,缺乏互動與聽講機會,且無法掌握學生上線與主動學習意願,有點「放牛吃草」味道,成效可能有限。而同步方式則較為精準,針對英語學習,強化語言溝通能力,成效佳,其必須能夠:
(1)以輔導學習代替講述:老師是教練,而非演講者;
(2)密集一對一,以30分鐘為一節:增加聽講練習機會,增加個人互動時間;
(3)做中學:老師多聽、少講、設計活動及學習單,引導學生主動開口及練習;
(4)採取嬰兒學步方式:由於透過網路,有時很難把困難的內容一次說完,老師(或輔導者)
應採取一個口令、一個動作,如嬰兒學步般,慢慢引導。
(5)訂下每堂課的小目標,強化成就感:讓學生感到每堂課達到學習目標,每堂課都在進步中!
線上學習有其優勢,但絕不是把傳統課程搬到線上或錄製一些教學影片(搭配練習題目或作業),就可以達到學習成效。線上學習必須採取不同策略:以聽講為主,採取教練模式、增加時間密集度、縮短上課時間、採取小班(最好是一對一)教學、以學習者為中心、設計線上互動性活動或工作導向。大家可以看看哪些“線上學習網”可以符合這些運作原理,你或你孩子的線上學習能量無限!
陳超明教授簡介
學歷
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英美文學碩士
英國肯特大學狄更斯暑期研究
美國佛州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
現職
致理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座教授
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執行長
雙語教育研究與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
財團法人趙麗蓮文教基金會 董事
財團法人誠致基金會(實驗教育) 董事
漢聲電台節目主持人
經歷
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
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中心主任
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、創意產業博士班 講座教授
教育部12年國民教育課綱高中組審核委員
教育部技專院校教學卓越計畫審查、訪視委員
亞洲培訓總會(ARDO) 常務理事、副理事
國際培訓總會(IFTDO, Geneva)常務理事
姓名
國碼
手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