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亞洲的教育體系中,課堂上「老師問問題、學生保持安靜」的情景相當常見。孩子不敢舉手、不敢發表意見,擔心說錯被笑,久而久之形成一種「不思考比較安全」的習慣。這正是許多家長忽略的事實──孩子不是不會思考,而是不被鼓勵去思考。
反觀歐美教育,老師會引導孩子提問、討論、甚至挑戰教材內容,課堂融入邏輯思考訓練,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修正。這樣的教育環境,造就了他們強大的邏輯思考能力與自我表達能力。
那要如何培養邏輯思考能力?是所有家長共同的疑問。其實提問及探究是兒童的日常,孩子天生擁有好奇心,「為什麼天空是藍的?」這類問題其實是思考的開端。家長與老師若能把握這些瞬間,就能幫助孩子進入「高層次思考」的歷程。
透過這五個步驟,小孩能逐步建立認知能力(分析、推理)、社交互動能力(傾聽、表達)與後設認知能力(反思、修正)。這不僅讓孩子懂得「如何學習」,也可以從單純記憶轉向深入理解,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步成長。
延伸閱讀:兒童英文學習全攻略|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,從日常到學習全面提升! 3大自學訣竅與資源大公開!

想讓孩子具備真正的思考力,必須讓他們學會三個核心習慣:
這三項原則,能幫助孩子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,養成獨立思辨的邏輯習慣。也可以透過有趣的邏輯題目或是邏輯思考書籍,訓練孩子的邏輯 思考。
在AI主導的時代,孩子若只會記憶、抄筆記,將被科技淘汰。AI可以生成答案,卻無法取代人類的判斷、分析與創造力。
教育的重點已從「記憶」轉向「理解與應用」。孩子要學會如何從AI提供的資訊中判斷真偽、分析利弊,並進一步做出自己的結論。能夠批判與創造的孩子,才有能力駕馭AI,而不是被AI駕馭。
延伸閱讀:AI 會不會讓孩子更聰明?國小生家長必知的 5 個關鍵提醒
在 TutorABC Junior,我們強調的不只是「學英文」,而是透過英文培養孩子的邏輯與思辨力。課堂上老師會引導孩子提問、討論、發表,從日常情境中學會如何思考、如何判斷。
我們相信:思考是語言的靈魂,而語言是思考的橋樑。讓孩子從小用英文思考、勇於表達,才能真正「看懂世界」。
姓名
國碼
手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