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分鐘學英文|媒體怎麼看 Meta 爭議?

NICOLAS TUCAT/AFP

從視角、語氣到立場,一起看懂新聞背後的語言策略

2025 年,Meta 宣布終止在美國的第三方事實查核合作,改為用戶共筆的「Community Notes」機制,這項政策轉向立刻引發國際媒體高度關注。不同媒體用不同角度與語氣報導同一事件,呈現出立場與觀點的落差。

本篇文章將帶你:
• 認識媒體如何形塑觀點
• 拆解媒體報導中常見詞彙
• 培養英文新聞的閱讀能力


一、不同媒體怎麼說?

用同一則新聞,看出不同立場與語氣差異。

BBC News(中性敘述 + 引述批評)

“Meta is abandoning the use of independent fact checkers…”
Meta 正在停止使用獨立的事實查核機構。

“Zuckerberg’s announcement is a blatant attempt to cozy up to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…”
祖克柏的宣布被批評為對川普政府的明顯巴結。

  • abandoning:中性偏負面,表示「放棄、撤回」政策。
  • blatant / cozy up to:強烈批判語氣,暗示動機不純、有政治靠攏之嫌。

【新聞來源】BBC News


CNN(擔憂資訊風險)

“Zuckerberg acknowledged more harmful content will appear on the platforms now.”
祖克柏承認這項變動將讓平台上出現更多有害內容。

  • harmful content:強烈警示語氣,暗示新政策可能導致假訊息與危險內容增加。

【新聞來源】CNN


AP News(強調政治關係)

“…seen as a genuflection to president-elect Donald Trump.”
這項決策被廣泛視為對川普當選人的屈服。

  • genuflection:原意為「下跪、屈從」,在政治語境中帶有強烈貶義,暗示對權力的過度妥協。

【新聞來源】AP News


The New York Times(聚焦制度與選舉風險)

“This shift comes ahead of major elections, prompting concerns about… information integrity.”
這項政策轉變發生在重大選舉前,引發外界對資訊誠信的擔憂。

  • prompting concerns:帶有預警語氣,聚焦制度完整性與民主風險。

【新聞來源】The New York Times


二、新聞如何選字說故事?

詞彙分類代表詞彙中文語氣解釋
中性陳述shift, change, replace, announce客觀描述制度或政策變動,語氣較平穩
批判表態blatant, cozy up to, genuflection表達對行動的不滿、諷刺或政治質疑
風險暗示harmful, dismantle, abdicate指出政策後果可能造成的危害、崩解、或責任逃避
正面包裝empowering users, free expression常見於平台發言,塑造「賦權、自由」的積極形象

三、三個提問,幫助你建立媒體識讀力

下次閱讀英文新聞時,不妨自問這三個問題:

  1. 這家媒體引用的是誰的觀點?
    是平台官方?還是批評者立場?
  2. 文中是否使用了強烈的情緒詞?
    例如:blatant(明目張膽)、harmful(有害的)、empowering(賦權)?
  3. 如果改成中性詞,語氣是否改變?
    例如:replace(更換) vs. abandon(放棄),差在哪?

這些提問不僅幫助你提升語感,也能建立判讀媒體語言的思辨能力。


英文新聞看得懂,但你說得出來嗎?
TutorABC Speak Now 課程
我們帶你從新聞學單字、說觀點!

立即體驗免費課程,從閱讀進化到開口說!

分享這篇文章:
立即領取 免費1對1外師體驗課

姓名

Email

國碼

手機

閱讀並同意接受會員服務使用條款隱私暨個資保護聲明
追蹤TutorAB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