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職「土商、外商、代理商」? 30歲前累積實力,你可以樣做!

「要畢業了,該怎麼找工作?聽說外商比較好,是嗎?」

性格活潑外向的Mandy,畢業後想挑戰銷售或業務;而愛跑社團活動、腦子總有創意想法的Chris,則青睞行銷、企劃等職位。雖然各家企業都有開相關職缺,但也讓兩人一時眼花撩亂,不知從何選起,於是請教畢業多年的學姊。

「對職位有想法很好,但新鮮人不一定剛畢業就能做夢想中職缺。找工作應該先挑『產業』,再挑『職位』,」學姊說。

先挑「產業」,再挑「職位」

不少新鮮人嘴裡說想當工程師、PM或行銷,但其實對職位內容一知半解,甚至只覺得「職稱聽起來很酷」,最後往往期望愈高、失望愈大。

用學校環境來比喻,選產業就像選「社團」,你可以依據興趣參加「電商社」、「網路遊戲社」、「半導體社」等等,而每個產業裏頭的不同職缺,就像社團裡的不同角色,你負責行政總務、他則負責公關宣傳。

「既然當初選社團時,我們不會用『想當社團的XX長』來挑選,那對多數人來說,也不該只用『職位』挑未來工作。」學姊用社團來比喻,讓Mandy和Chris一聽便懂。

不過,凡事總有例外,跑社團時也會碰到一種人:興趣廣泛、同時加入多個社團,但通通只擔任特定職位;問他為什麼,對方可能聳聳肩:「不知道耶,哪個社團我都可以,但就只想做公關宣傳/行政總務。」

「像這樣的人,反而可以先進代理商做看看,因為能專注一項技能工作,但又同時接觸各大產業、企業,」學姊建議。

此時,他倆又更好奇了:「土商、外商跟代理商,這三者究竟有什麼差別啊?」

土商、外商、代理商,怎樣選?

代理商:企業與市場的「中間人」

代理商是企業與市場的中間人,負責幫企業打理生意。以行銷代理商來說,工作時可接觸各大產業和品牌,短時間內訓練出對各類市場趨勢、變化的高敏感度。

今天可能處理美妝品牌,明天又負責3C科技品牌,因此代理商訓練出來的行銷人往往最能掌握跨產業、跨領域需求。如果哪天3C與美妝品牌聯手合作,代理商也能「Hold住全場」。

新鮮人如果對特定職位有興趣,但還不確定未來要走哪個產業,可以在代理商磨練幾年;而興趣廣泛、不喜歡受限於單一領域的人才,也適合在代理商擔任各大企業客戶的中間人角色。

土商:自家人,最懂自家味

本土公司通常針對當地市場,不論業務銷售模式、行銷方法、營運決策,都最貼近當地需求和產業變化,也就是「自家人最懂自家味」。例如:數位教育產業通常土商最強,因為最懂當地教育政策,也能抓住本地人的教育盲點並從中協助。

新鮮人如果已確定想進某個產業,可以選擇土商,因為你不只是企業的員工,同時也是該產業的消費者;如此一來,不僅能打好基礎,也能把自己的需求轉為市場觀察,並融入未來工作開發內容。

外商:從全球的角度,看在地市場定位

一般來說,新鮮人較難進外商公司,因為他們需要「在地產業基礎與全球視角」兼備的人才。為什麼呢?原來,外商公司的「老大」是這家跨國企業的總部,總部看事情的角度並不只有當地市場,而是從全球範圍思考,接著再決定每個地區子公司的營運決策。

如果你青睞的產業外商最強(例如:想進網路搜尋產業,就以Google為目標),或已有相關產業、技能基礎,但希望更理解該產業在全世界的運作方式、趨勢變化,那可以選擇外商並嘗試訓練出「全球思考、在地執行」的格局。

專業+語言,讓實力「破表」

「當初我也是屬於『什麼社團都可以』的人,所以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先進行銷代理商做看看。」

學姊分享,在代理商那段期間,她確定自己喜歡國際時尚,雖然本身英文還不錯,但為了強化跨國英語溝通能力,好讓自己在跟客戶開會、提案時能流利回應客戶疑問,因此趁機進修英文,之後才轉入國際時尚品牌外商。

「但行銷代理商每天下班都很晚了,那時候還有補習班開課嗎?」Chris問。

「下班超累,誰想再去補習班啊?」學姊說,當時公司採彈性上下班制,每天最晚只要中午開會前進辦公室就可以,因此選擇TutorABC,趁出門前用45分鐘空檔練習,才讓她在專業能力之外,又擁有語言優勢,終於順利進入喜歡的公司。

真人線上英語學習平台TutorABC一年365天、一天24小時都有開課,適合各種工作型態的職場進修人士。不管是「晨起族」還是「夜貓族」,都可以挑你最方便的時間,與真人母語專業師資練習英文口說!





分享這篇文章:
立即領取 免費1對1外師體驗課

姓名

Email

國碼

手機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andapply.
閱讀並同意接受會員服務使用條款隱私暨個資保護聲明
追蹤TutorABC